令人煩躁的 Context-Switch

心理學家發現一種「高度專心高生產力」的心智狀態,稱之為「心流」(Flow)。進入心流的狀態,需要約十五分鐘的時間,所以每一次的注意力轉移,都需要耗費「超過十五分鐘」才能回到之前的狀態。

Photo by Beth Jnr on Unsplash

「心流」(flow),如果用電腦的角度來比喻,就像 CPU進行 Context-Switch時的 Overhead。Context-Switch是一個儲存和重建 CPU的狀態,讓多個 Process可以分享單一 CPU 的過程。用在人身上去解讀,就是一心多用!

這也是為何大多的程式設計師,很難在白天上班時有「相對」高的生產力,而是選擇在晚上(或下班)寫程式。生活中,有許多大大小小的例行與非例行的事項,占據我們一天中大多數的時間,可能是一通廣告電話、一場沒有結論的無聊會議、甚至一句沒有意義的寒暄都或多或少都會讓你當下的工作產能降低。這些雜事會讓你放下正在進行的工作,而被中斷之後,要花很多時間重新再把破碎的思緒連接起來。

這種狀況,就像是電腦中的常駐程式,會中斷我們正在使用的重要程式、強占記憶體、跳出訊息,甚至讓電腦運作速度突然變得特別緩慢。這時候打開「工作管理員」(Task Manager)檢查許多莫名其妙的「常駐程式」同時在執行(更可能是中毒!)

因此,程式設計師並不是因為喜歡加班,而是在下班時間或晚上的干擾比白天少很多,所以相對產能比較高!所以下班後工作,是要盡可能將亂七八糟的事情摒除外,進一步創造能「專注」的環境,讓自己進入心流階段!

在 WFH的時候,Context-Switch的成本更加明顯,除了原本工作上的干擾外,又多了家庭上的紛擾。舉例來說,原本工作上只有五顆球在處理,WFH的時候,變成七、八顆球在亂,最後勉強接個幾個,到甚至一顆都接不住...,更慘的是球還會拚命一直來。

疫情尚未受到控制的當下,不管是在工作環境,還是個人的學習上,大部分的時間都會在固定的地方(客廳、書房、餐桌上),只能全面檢視一天中有哪些 Context-Switch,然後盡量避免。(如果我有找到好方法的話...)

在找到方法前,可以先:

沒有留言:

「專業」就是連麻瓜都聽得懂的話術

 『 麻瓜 (英語:Muggle),在J·K·羅琳的《哈利波特》系列小說及電影中是泛指沒有任何魔法能力的人,也不是出生於魔法家庭的人。麻瓜也可以被描述為體內沒有任何魔法血統的人。』 Photo by Vitolda Klein on Unsplash 「你不是工程師,我很難跟你...

最近三十天熱門文章